学好英语第一原则:承认自己的傻x
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陪你写首诗 Author 叶小静Stamy
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”现象级英语“会员的复盘文章。为什么推荐这篇文章呢?主要有两个理由:
1. 让你了解一下我们的社群在做什么,吸引你也加我们。对,就是打广告的意思。
2. 文中提到了”达克效应“(Dunning-Kruger Effect),简单说就是:越无知越会自以为是。这种“自以为是”并不是因为骄傲自负,而是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不知道。
从学习英语的角度来看,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长期缺乏有效反馈,你很可能就会这样的盲点和自我良好,水平长期停滞不前,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。
人人都有盲点,有达克效应,我们能做的是主动寻求反馈,或者多做有反馈的行动(学英语而言,背诵、回译、模仿就是“有反馈的行动”)。另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“我可能是错的”的意识,有敢于认识自己不足的勇气。
用我的风格简单粗暴来说就是:要随时承认自己的傻x,时不时的给自己几巴掌。我甚至认为它应该是学好任何事情的第一原则。When life gives you slaps, acknowlege and accept them, and make them stepping stones!
今年放假不送礼,要送就送个巴掌吧。
文 / 叶小静
来自公众号“陪你写首诗”
前几天加入了Eric和Justin的英语学习社群,今天正式开始晨读计划,第一次体验很棒,学到很多,以笔记的形式分享在这里,算是给自己一个交待。
晨读内容
新概念第二册第一课- A Private Conversation
知识点
①元音连读
如果前一个单词以元音结尾,后一个单词也以元音结尾,可以通过添加/w/ /j/ /r/这三个半元音来实现连读。比如:
1-I know it's true. → 加/w/
2-the actors → 加/j/
3-an area of 12 square meters. → 加/r/
一直知道有这么个概念,但平常较多关注“辅元连读”,没有对此加以练习,还以为这种连读很少见,导致自己听原音时并没有听出来元音连读。
原文中有以下几处元音连读:1-theater 2-enjoy it 3-the actors 4-pay any attention 5-in the end
②seat vs. sead
这两个词在词典中都是发长元音/i:/,但因为分别以清辅音和浊辅音结尾,导致同一个元音,在seat中比sead中要短。
这说明元音的长短并不是固定的,而要受到相邻音节的影响。
这种情况中文中也有,叫作语流音变。人们在说话时,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(字),而是把音节组成一连串自然的“语流”。轻声就是普通话里常见的音变。
我记得当时学日语,其中也有音变的现象,但日语语音里对此有较为明确的规定,所以相对比较好掌握。
从这个层面上来讲,国际音标使用长短元音的术语其实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,以为/i:/ 和 /i/的区别仅仅在于音节的长短。因此,American Accent Training 一书中使用了Tense Vowels 和 Lax Vowels的术语。
③词组重音
重音一直是我个人比较头疼的地方,尤其是词组和句子的重音。
根据史妍分享的重音笔记,复合名词、专有名词的重音一般在前,“形容词+名词”重音一般在后,“动词+介词”重音在后,但如果变成相应的名词短语,重音就落到前面了。
今天的内容里出现的短语turn round,我总是不自觉地把重音落在动词turn上面,good seat我也爱重读good。
此外,代词、介词、连词、助动词、冠词和不定代词都是非重要的信息,所以通常弱读。其余几个都还好,但我有时候会忍不住重读代词,所以这也是我的薄弱点之一。
④停顿以制造悬念
除了意群停顿,在讲故事的过程中,可以通过停顿来制造悬念,比如:
1-They were talking / loudly.
2-I looked at the man and the woman / angrily.
我的语音问题
①enjoy it 误读成 enjoying it → 经过练习已去掉了多余得nit这个音,但听起来还是像enjoying。
②none of 未连读 → 经过练习已改正。
③looked at the man and the woman 读得不是特别清楚→ 还需要练习。
④语调
英语中的四种常见语调:升调、降调、平调和降升调。
但我习惯参照说中文的感觉,一般只有前三个,降升调很少。加上重音错位,和原音对比起来,总感觉不伦不类。
反思
①教学中反馈的重要性
晨读开始前我听了很多遍原音并加以模仿,但除了觉得语调难学之外,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读的和原因有什么区别。
但一旦通过别人的反馈知道具体的某条规则的存在,就突然领悟到了其中的差距,不仅能听出来,还能试着模仿。
由此想到,平时一味地让学生去听去模仿单词的读音,不要说学生没有这个毅力,就算有,可能也会因为没有得到反馈而不知道自己模仿的不足,更糟的是,可能有学生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。
虽然教学时间有限,但以后还是试着给学生一些反馈为好,尤其是那些对英语怀有热情的小可爱。
②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
因为人多时间也有限,能当众朗读的机会非常少,100人参加,只有不到10个人得到了当场反馈的机会。而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还因为没有找到举手的按钮而错过了抢麦的机会,想来实在遗憾。
但这事儿确实又只能怨自己,没有提前熟悉软件的操作。虽然举了手也不一定能抽到,但像我这样是肯定抽不到了。
同时偶然发现,如果在提交作业的时候附上自己的疑问,能更快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反馈。
③学,然后知不足。
昨天在《小学问》里正好读到达克效应,说一个人能力越差时,对自己的高估情况就会越严重。主要问题并不是自大,而是缺乏理解力。因为不知道客观标准,所以靠主观感觉来评判自己的能力。
就好像我因为语音知识有限,就靠自己说话的感觉来判断读得好不好。得,一学一对比,就很容易发现自己哪里有问题。
而且学习真的是件很神奇的事情,越学越觉得自己不会的太多,有时甚至觉得自己真是一无是处。每次学英语的时候碰到别人说你是老师,基础比我们好,就觉得惭愧之极,好像只有更努力一点,才不愧对别人的这一句赞美。
④ 学习确实要舍得吃苦
晨读是6:30开始,因为前一晚预习时间不多,今天提前了一个小时起床,但等收拾好已经快5:50了,于是实际练习的时间只有40分钟。
本来以为只是模仿跟读时间应该够了,但实际上只做了两次录音和原音的逐句对比就差不多到点了。但我在其他学员分享的练习方法里看到,第一个模仿跟读的次数要求为50次。
如果我只读了2次就是半个小时,那50次得花多少时间?一想到真的有人这么努力在连发音,就觉得自己还差得太远。
叶小静的另外两篇复盘笔记也非常精彩,同样推荐阅读:
更多我有关语音学习的文章: